中西医结合应紧扣疗效 坚持“辨病+辨证”——专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利

原标题:中西医结合应紧扣疗效 坚持“辨病+辨证”——专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利

“中西医能不能结合,中西专访主任怎么结合,医结医科医院医师关键看疗效!紧扣坚持王牌捉鬼师”近日,疗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利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辨病辨证临床疗效才是首都神经硬道理,将中西医有机结合,大学形成我国特色医学模式势在必行。宣武我国传统中医应顺应时代变化,内科须有新思路,高利突破传统教条,中西专访主任按照现代循证医学的医结医科医院医师方法论,坚持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紧扣坚持取长补短双管齐下,疗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辨病辨证新时代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

“三最”大夫50余年探路中西医结合

高利具有深厚的中西医双重专业背景,是业内知名的“三最”大夫。50余年来,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上,最好的疗效、最小的副作用和最佳的卫生经济学指标,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高利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的临床诊疗思路,把疗效放在第一位,总结分析了传统中医学与现代西医的优势与弊端,打破条条框框,不断推陈出新,在中西医结合之路上探出了“新路子”。

“从医50余年,王牌捉鬼师一直本着习洋而不崇洋,尊古而不泥古,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注重自主知识创新,中西医优势互补,践行中西医结合。”高利说,长期以来,医学界存在西医理论灌输太强的现象,导致很多人包括中医都不自信。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坚持自主知识创新,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介绍从医生涯中遇到的棘手病例时,高利总结说,用现代医学方法诊断,同时融入中医整体辨证施治的理念,体现出个体化诊疗思路,才会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高利通过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一批被国内外认为不可逆转的病例获得良好疗效。

高利分享了近些年他救治过的疑难病案例。例如,有一位日籍患者脑出血术后昏迷2个月,已被判醒来无望。经高利中西医结合治疗2个月,几乎完全恢复出院;无独有偶,来自我国台湾的一坠楼致重度脑挫裂伤伴昏迷3个月患者,常规治疗无效,经高利中药治疗3个月醒来,可搀扶下在楼道内行走。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高利总结出一套如何实现“三最”疗效的方法。高利认为,传统中医的优势是从整体着眼,辨证施治,而现代西医的优势则是在诊断疾病方面具有实验室指标,诊断及评价标准明晰,因此应该在立足个案的基础上,辨证分析,中西医治疗手段双管齐下。

“病变了,中医也要跟着变”

“对于传统中医学,我认为有些认识已过时,需要推陈出新。我是西医出身,又深受中医滋养。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中医的思维拓宽,深化细化了中医体系,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高利说,“社会在与时俱进的同时,病也在与时俱进。病的证候特点变了,中医认识也要跟着变。”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高利发现,时代不一样,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时代、气候、地域等因素都在影响着人类疾病的变化。高利解释说,“现在很多病的病因错综复杂,有遗传的因素,有免疫系统的因素,还有感染的因素等等。环境的各种变化太快,影响波动范围很大,动物植物都受影响了,何况人呢?历史上,北方的冬天是真的寒冷。老北京的冬天,大马路的地面都冻裂开口子。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过去的那些气候特征就不明显了,因此很多相关疾病的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如中医所述的阳虚证少了而痰证多了。”

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今人们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是普遍现象,但饮食种类非常丰富,饮食结构也很复杂。高利认为,环境、情绪、饮食结构等的变化,也会导致疾病特征出现相应变化,如糖尿病的“三消”已不明显而心理障碍病明显增多。所以,治疗的思路也要及时调整。

例如中风,早期中医由于科技的落后,只能根据现象诊断疾病,认为中风(脑血管病)是外感风寒之邪所致,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这种逻辑被后人推翻而内风学说占了上风。元朝李东垣的《脾胃论》曾说:“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者则兼有之。”认为中风实际是人的“正气”出现了问题,五脏六腑功能失常而导致代谢紊乱。此与现代医学对脑血管病的认识颇为贴切。

可见,在物质条件优渥的现代,一些人饮食失节、饥饱劳碌造成脾胃失和,体重超标,血压、血脂、血糖升高,身体负荷加重,使得五脏六腑功能紊乱,为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带来了隐患。

对于西医而言,虽是微观认识疾病,但在诊断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因其有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症状学标准,有理化检查依据。高利认为,将中医宏观的认识与西医微观认识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形成我国特色医学模式势在必行。以今年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在急危重症阶段,西医的呼吸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效保证了病人的呼吸,维持了生命体征的稳定,为中医的后续治疗打下了基础,若急性期就融入中医理念,疗效可能会更佳。

用现代科技“正视”中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近年来,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为人类服务,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病、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利认为,中医是抽象化的宏观认识论指导下的经验医学,它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思维,强调人体需保持整体均衡,看病讲究辨证施治、对因用药。西医则是具体化的微观认识论指导下的实验医学,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纵向分析一下到底,注重表象的结果。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不足。若将两者优势有机融为一体,则可补足短板,其可能优于传统中医,亦可能优于现代西医。应该强调的是,中西结合一定要基于国情,注重时代特点,注重国人的种族特点。

高利还指出,践行中西医结合必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诊疗思维要体现出新思路,而不是中西医的叠加。近年来提出的“中医药现代化”,就是要求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中医博大精深的思维展示出来,证实其是客观的、正确的,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在西医为我国主流医学的大背景下,践行中西医结合可能更易形成我国特色医学模式,将这种模式在世界医学舞台展示,可能更易使西医接受。

高利认为,中国特色医学之路要忠实地贯彻中央关于“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指导思想。在临床诊疗方面,要做到将中医的证候学与西医的病理生理学和各项理化检查相结合,辨证施治可能会更到位,更有依据和标准。

中西医结合究竟该遵循什么原则?高利认为,“这绝对不能扯两张皮,生搬硬套,简单叠加,不是单纯的‘中医+西医’,不是中医药现代化,更不是‘现代医学+补充(替代)医学’,也不是根据诊断简单地使用‘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的实质是将中、西医两种理论和诊疗手段有机融合,去粗取精、优势互补,最终体现出结合后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其能够成为我国特色鲜明的且能走向世界医学舞台的一种新理论、新体系。”

例如,就脑梗死而言,高利依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其与患者的肠胃疾病有重大关系。在现代医学诊断清楚的前提下,结合时代特点,用中西医结合思维把中医复杂的辨证简单化,将脑梗死简化分为四型即:痰热型、痰湿型、气虚型和阴虚型,发现大面积脑梗死或急性期患者多属痰热型,各型根据证候特点选择用药,大多可获得良好疗效。用清热解毒、化痰通腑中药汤剂配合基础西药治疗,为大面积脑梗死(尤其是伴有渗血者)或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高利认为,在临床辨病与辨证方面,用中西医结合思维将中医简化分型是一个有效思路。明确每个疾病的证型和证候特点,既保留中医特性又兼具西医的相关标准,这便于西医医生理解并接受,更便于临床推广。

高利说,坚持用西医方法科学辨病,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西医特长,打中西医“组合拳”,将西药、中药、食疗、针灸等方式一并融入治疗方案,根据不同个体不同病情及时做出调整,定会获得过硬的疗效。“我们要‘组合拳’出击,并不排斥西医,而是充分发挥中西医二者的优势。”(□记者 王小波 曾德金 实习生 陈琳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