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报”背后的记忆

原标题:“剪报”背后的剪报记忆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6年,我积攒了10多个剪报本。背后可以说,剪报[综]人生大赢家我过去很多记忆,背后就是剪报由一篇篇新闻稿件串联起来的。

老一辈新闻人的背后经验告诉我,每个连队都有“活鱼”,剪报先进连队就更是背后如此。当年我调到团政治处没几天,剪报就听说“神枪手四连”在布展荣誉室,背后便急匆匆赶了过去。剪报

在荣誉室,背后我见到一位个头高大、剪报身板硬朗的背后老人,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这个神枪手是剪报副班长蒲纯惠,有一次,对距离150米的胸靶持续射击,他连打92发命中91发;接着是快速射击,在25秒钟内,[综]人生大赢家发射20发子弹,命中178环。军首长当场立他为军里的‘神枪手标兵’。”老人边说边指着展板上的另外几张照片,告诉身边人:“我的照片不要用这么多,不要突出我。”

看见那几张照片下面的文字说明,均为“连长贾洪恩”,我断定眼前的老人应是1964年率全连官兵在全军大比武中赢得“神枪手四连”美名的连长贾洪恩。我忙上前说:“老连长,我想跟您唠唠。”得知我是团里的新闻干事,老人打开了话匣子:“部队中心工作就是抓训练,你从事报道工作,就要围绕训练写稿件,鼓舞士气。”

贾洪恩是在副团长岗位上转业的,那几年每逢新兵下连,都被邀请回老连队为新兵授枪。他常讲:“不要怕吃苦,要把本领练强,确保在战场上打胜仗!”

当我提出采访他,他却说:“我没啥,还是多写写现在的‘神枪手’吧。”

“突破锦州尖刀连”——八连,也是我所在团的一个连队。1948年10月,这个连年仅26岁的战士梁士英在总攻锦州的战斗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爆破筒,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为战友向前推进清除了障碍。总攻发起前,梁士英掏出身上仅有的钱交给战友,说:“我要是牺牲了,这钱给我交党费。”梁士英壮烈牺牲后,上级授予他“特等功臣”光荣称号,梁士英所在班被命名为“梁士英班”。每次连点名,最先点到的都是“梁士英”,官兵异口同声答“到”,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一年秋天演习,八连承担主攻任务。当战斗进行到第二天拂晓,“敌人”的两个暗火力点突然射出一道道火舌。不打掉暗火力点,就无法在规定时间夺占高地,怎么办?就在这时,八连战士突然加大火力攻击,同时几名战士像闪电一般从掩体跃出。随着一阵隆隆巨响,“敌”两个暗火力点灰飞烟灭……

演习结束后,我采访承担爆破任务的战士,他们自豪地说:“不要以为‘梁士英班’的战士才是‘梁士英’,我们个个都是‘梁士英’!”

我调到师里后,有幸见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曾是“钢铁七连”司号员,后来从师政治部副主任岗位退休。

我第一次见到郑起时,他已经60多岁了,虽然个头不高,但体格健壮,声如洪钟。每年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他都被邀请回老连队为官兵讲传统。

当年,郑起所在的志愿军第39军某团七连奉命夺取和守卫釜谷里南山阵地。他们的对手接连出动了飞机、大炮和坦克,炮火异常猛烈,但七连官兵始终坚守在阵地上,寸步不退。战斗从凌晨持续到上午11时,七连指导员和几名班长相继牺牲,连长厉凤堂也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的厉凤堂将自己的手枪与“把阵地牢牢守住”的任务,一起托付给了郑起。19岁的郑起临危受命,带领全连仅剩的十几个人顽强地打退敌人一次次猛烈进攻。随后,敌人又发起了第7次进攻。

当听到山下再次响起枪声,看着身边仅剩的6位战友,郑起知道,这次只能拼死一战了!

多年后,郑起依旧记得那一刻死守阵地的悲壮心情。危急关头,他无意中摸到了一直随身携带的军号。作为司号员,每到冲锋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跃出战壕,吹响号角。“这是最后一次了,也不能例外。”他忍着满身伤痛,抄起军号,艰难地站上被打塌的堑壕,挺起胸膛奋力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听到志愿军的号声响起,快冲上山顶的敌军突然愣住了。短暂的几秒后,蜂拥而上的敌人立即调头飞快向山下逃去。郑起立刻鼓足劲儿,接连吹了3遍。

“一把小号退敌兵”的战斗经历,就这样传扬开来。

那年,“神枪手四连”参加集团军组织的战役演习。我当然不能错过追踪采访机会。官兵一边行军一边战斗,到达一处隐蔽地域时突然遇到了硬茬子,10多辆装甲车要在规定时间全部藏身于乱石林立的地下,这谈何容易。

官兵却没有半点惧色。尽管一镐下去只啃掉一小块石头,可他们硬是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抡圆了手中镐。我被战友们的精神所感染,也抡起镐来刨,只刨了两下,虎口便被震裂了。这让我更加佩服战友们的韧劲。

坚硬的岩石终于在累不垮的官兵面前败下阵来,连队所有的装甲车都在规定时间隐藏于地下,经过“敌”侦察也没有被发现破绽……

再后来,我调到集团军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虽然接触面更广了,但这3个连队始终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始终是我采写新闻的富矿。不管到哪个连队采访,我总能带着“大鱼”“小鱼”满载而归。不过,这几个连队有一个共同点,新闻稿件写好后要得到他们的认可,与事实有一星半点出入都不能投稿。比如,写“神枪手四连”的通讯《铸就现代“神枪”》,我前后就改了四五遍。

重温那些年留下的脚印,我为自己用手中笔,讴歌了“一心练本领,一切为打赢”的战友们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时我也体会到,这些连队的光荣历史在官兵心中的分量,一代代官兵自觉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舍我其谁地肩负起新的使命。正是有他们和像他们一样的官兵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地坚守,我们的钢铁长城才巍然屹立,共和国的参天大树才永远长青。(■韩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