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猗园大修工程提前竣工 五百岁的古典园林现在长这样

原标题:古猗园大修工程提前竣工 五百岁的古猗工百古典古典园林现在长这样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月16日报道:今年古猗园即将迎来500岁生日,为了以更好的园大园林样面貌迎接市民游客,古猗园于2020年10月启动了近40年来规模最大的修工现长魔后涂音魔王离炎保护性修缮工程。工程涉及23幢建筑,程提共分为四期进行,前竣日前修缮工作已全部告一段落,古猗工百古典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园大园林样

微音阁修缮后

安全为先,修工现长科学分级最小干预

根据23幢建筑的程提保护身份、破损情况,前竣古猗园采取分类分级修缮,古猗工百古典用不同的园大园林样干预措施做到最小化干预。此次修缮的修工现长23幢建筑,有10幢位于明清历史核心保护范围内,程提确保文物建筑的前竣魔后涂音魔王离炎安全是首要任务。

古猗园对逸野堂、南厅、梅花厅等屋面进行了整体翻修,增设防水层消除渗水隐患,解决浮筠阁不均匀沉降问题,确保建筑安全不再向水面倾斜。白鹤亭、缺角亭、绘月、不系舟、鸢飞鱼跃轩的非遗泥塑也进行了重塑,展现古典园林之美。此外,古猗园还整合了优化南厅、微音阁的空间格局,微音阁已在建党100周年时重新开放。

对于核心保护范围外的其余13幢建筑,古猗园在与古典园林风貌协调的原则下,根据每栋建筑现状情况制定针对性修缮方案。例如鹤寿轩,这是一座双亭合璧式楼阁,位于荷花池东岸,凭栏西望普同塔,建筑学家齐康院士曾参与设计。鹤寿轩的屋面破损情况尚可,于是古猗园采取查漏补缺的策略,重点是修复屋角仙鹤泥塑,并根据老照片还原寿桃门洞,紧扣鹤寿轩之名。又如柳荫桥,桥上建亭形似官帽,桥与亭相结合,空灵透剔,穿行其中,可供遮阳避雨休憩之用。这座亭桥由著名建筑史学家刘敦桢之子刘叙杰设计改建,整座亭桥具有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古朴幽雅。根据柳荫桥现状,进行了清扫屋面、修补油漆破损等小修小补的修缮措施。作为老园区和东部青清园的分隔和过渡,穿过柳荫桥亭,引领人们步入明清园林的历史空间,充满仪式感。

不系舟修缮后

以旧修旧,体现传统营造工艺

本次修缮寻找了一些传统工艺的匠人,传承和再现传统营造工艺。泥塑是江南园林典型的装饰元素,园内鸢飞鱼跃轩、白鹤亭、南厅、鹤寿轩等屋面的泥塑年久失修、破损缺失,古猗园特邀请了苏州传统泥塑非遗传承人进行修复工作。以钢筋铁丝为骨架,采用传统的纸筋灰塑形,待4-5天凝固后用白灰浆加墨汁调色。根据现状留存和风格特色,以植物和动物为主题,包括白鹤亭的白鹤,修复了不下100个泥塑,生动还原并再现了当年的工艺。

广漆是一种由桐油和生漆熬制而成的传统油漆材料。漆膜坚硬、富有光泽,具有独特的耐久性、防渗透性,在南方潮湿地区运用较多。广漆工序考究繁复,修复一根柱子约12道工序,需要反复批、磨。传统工艺广漆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工艺组合,尤其是底层的处理尤为重要。广漆刚涂完后颜色偏深,待1至2个月后才会返出真正的颜色,园内使用广漆修复的建筑正在逐渐“变色”中。

为避免把建筑修得过新过艳,建筑的用色是十分考究的。缺角亭宝顶和翘角拳头、不系舟二层的花窗、浮筠阁的门洞踢脚、梅花厅山墙的窗格,都专门进行了做旧处理,颜色古朴修旧如旧。

逸野堂

守正出奇,探索园林保护未来

在此次修缮中,古猗园尊重历史原真性,同时运用新的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让园林文化更好地走向未来。

早在1979年,中国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整修古猗园,就对逸野堂进行了复建,采用了当时的材料和建造工艺。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小木作采用木构件和木饰面外包,建筑整体仿造明清风格,保留了古典园林建筑的风貌和特色。本次修缮,古猗园运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对屋面构件进行加固,并增加了屋面防水构造。

根据原钢筋混凝土椽子的截面尺寸在两侧支模,采用强度较低的灌浆料对混凝土椽子已失效的保护层进行浇筑,确保构件的稳定安全、延长混凝土椽子的使用寿命。增设防水措施需要屋面基层平整,所以古猗园没有使用原来传统灰泥基层的做法,而是用轻质混凝土找平替代,在找平层之前还增加了一道丙纶防水布,隔离屋面结构,待将来修缮时可以再次分开,呈现逸野堂原有的特色屋面结构。找平后刷防水涂料,最后采用石灰砂浆作为基层铺瓦。

缺角亭修缮后

修缮工程现已完工,欢迎广大市民游客来这座500年的园子漫步,在漫步中阅读建筑的历史和修缮的故事。

(柏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