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策“破壁” 师生入湾“双创”

陈伟仪大赞很多青年科创人员积极性高。破壁香港文汇报
  中评社香港10月19日电/香港文汇报报道,新策创研院成科研基地,师生双创仙道之法策发统筹办助校友创新创业。入湾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推进区内“9+2”城市相辅相成、破壁互补互惠地发展,新策在科创与青年教育方面,师生双创香港的入湾大学以独特的科研优势,为湾区输送科技新鲜血液,破壁再结合区内的新策产业转化基础,可望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惠及大众。师生双创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陈伟仪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透露,入湾针对大湾区相关发展,破壁仙道之法今年中大新成立了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及“大湾区策略发展统筹办公室”;前者已入驻两个应用工程团队,新策将成为中大于湾区的师生双创科研基地,后者则焦点处理两地规则制度的问题,帮助中大师生校友打通壁垒,投入于湾区创新创业。   陈伟仪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笑言,中大对湾区平台的发展趋势“有先见之明,有前瞻性”,早年已相继开展多个项目(见表),牢牢抓住当中机遇。而随推进大湾区建设愈见成熟,他透露,中大今年特别新设立了中大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进一步鼓励创新研发,希望发展成新的科研基地。目前研究院已入驻两个由中大工程学院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其中一个团队研究方向为外科手术自动化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项目,可说是此方面的“先导者”,该项目应用性强,估计未来较快可以有初步成果。   湾区资源机遇 破港科研困境   而在行政层面,陈伟仪指,中大亦特别新成立了“大湾区策略发展统筹办公室”,相信是“全港大学第一个统筹深港资源的中心基地”。他表示,新办公室旨在打通湾区与香港运行规则的壁垒,做到湾港机制有效对接,运行规则的衔接无阻,有效统筹湾港两地的人才、资金资源,无论是牌照、招聘、甚至是法律相关资讯和办理事务都可一并帮忙解决,更有效满足中大师生校友于湾区创新创业的需求。    陈伟仪提到,要大力发展创新科技,香港面对很多挑战,“始终人手不够,资源有困难,无资金支持,没钱购买大型机器等”,而透过大湾区带来的投资者、人手、场地等资源与机遇,这些都可望一一克服,一举打破在港科研的困境。此外,湾区市场庞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科研项目都可找到合作机构,而且对科技的需求亦相当大,“最重要的是,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创科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积极“给钱,给地”,全力支持具实力的大学进驻,以及科创产业落户。他强调,政策快速落实配合大学科研需要,绝对是推进研发,建立创新科技中心的关键,例如科研资金“过河”政策,大学创科界原本预计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可实施,但能在短短一年内就能顺利完成,正是因为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陈伟仪赞创新氛围积极    陈伟仪特别关注大湾区的创新氛围,大赞很多青年科创人员积极性高、心态正面、愿意搏命奋斗,“科研始终要经过一个好长的过程,既闷又长,一定要有毅力有积极性,保持热爱科研的心才能做到”。他又提到,中大深圳研究院年前成立的众创中心,便是希望对此等热心的中大青年校友,提供“一条龙式”创业支援;当校友的科研创业项目获选后加入中心后,每两年会按团队、企业发展情况考虑是否升级,由刚开始创业、校方会给予较多援助及免费提供办公室的level 1,逐步发展至较为成熟、产业落地的level 3,帮助初创公司完成“BB仔长大至成人的过程”,助力整个创科产业。   中大大湾区科教项目   时间  中大大湾区主要科研教育项目    2006年 中大与中科院、深圳市政府共同建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构建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2011年 成立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信息科技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研发展    2014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开办,将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现正筹建医学院和教学医院,冀为深圳引进国际顶尖医疗及研究经验    2018年 中大深圳研究院旗下“众创中心”开幕,致力于帮助校友及教师开展初创企业    2019年 中大与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合作共建“再生医学高等研究院”,希望于干细胞及再生医学领域建立一流的科研团队    2020年 增设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作为中大于大湾区的科研基地    2020年 设立“大湾区策略发展统筹办公室”,统筹两地人才、资金等资源,帮助中大师生校友于区内学习、交流及创业,协调法律、法规等相关事宜    资料来源: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