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3”模式打造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腾冲样板”

  走进腾冲市猴桥镇国门新村333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绿树掩映的打造一首黎明民居错落有致,火山石铺设的现代环村道路干净整洁,路旁溪流水声潺潺,化边处处散发着生机与活力……这只是腾冲市众多边境村寨的一个缩影。

 

腾冲市委宣传部 供图

  腾冲市与缅甸毗邻,康村国境线长150公里,腾冲有3个边境乡镇6个抵边社区95个村民小组。样板腾冲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幸福333地方更加幸福”“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模式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打造殷殷嘱托,紧紧围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目标及建设“兴边富民排头兵”定位,现代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化边边境地区呈现出边民富、康村边疆美、腾冲一首黎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腾冲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三箭齐发”聚合力

  一是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责任体系,召开了多次全市推进会及部门协调会,市级领导多次带头到一线调研督导,高位推进建设。制定了《腾冲市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库管理和资金精准落实机制》,压实压细资金统筹责任。二是示范带动。以争创一流的标准,明确努力在全省率先建成目标。编制印发《腾冲市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方案》和6个抵边社区“一村一方案”,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辐射带动思路,对标对表,高标准高规格打造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典型示范。三是群众主动。抓住群众增收的关键点,找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瞄准群众关切,紧跟群众需求,顺应群众期盼,集民智、汇民意,架起干群“连心桥”,引导沿边各族群众成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和守护者。

 

腾冲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三个聚力”建家园

  一是聚力补短板。投资10亿元实施了两轮“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槟榔江三岔河水库、腾猴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聚力优环境。大力开展以“两污”治理为重点的乡村综合治理工程。2021年来投入4722.5万元,实施了污水治理、村庄环境提升、卫生公厕、垃圾收处等项目,抵边地区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三是聚力惠民生。聚焦边境地区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等民生事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幼儿园全部实现“一村一公办”,卫生所建设达标建成,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改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等项目改造全面建成,扎实落实各项惠民补助政策,沿边群众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腾冲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三种转变”强支撑

  一是向规模化转变。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党建+产业+边民”融合模式,培育壮大边境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有序发展边民互市贸易,加快集体经济发展。6个抵边社区逐步构建规模化的产业发展结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社区有2个。二是向特色化转变。按照“一村一品”发展要求,结合各边境社区实际,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形成了自治社区以高山乌龙茶、特色养殖为主,麻栎社区以烤烟、荷兰豆为主,猴桥社区以草果为主,轮马社区、胆扎社区以高端冷水鱼养殖、肉牛养殖为主,联族社区以黄山羊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三是向融合化转变。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特色种植养殖、生态旅游、民族文化、边境特色等有机结合,成功打造了国门新村、水城、棋盘石3A级景区,打造了明光新寨子、大龙坝等一批民族特色村寨,谋划串联3个边境乡镇的边地旅游环线,厚植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腾冲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三大提升”护边疆

  一是提升党建品牌。不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入推进“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项工程,持续开展“请党放心、强边有我”主题实践活动和“万名党员守边关”活动。二是提升民族团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结合腾冲实际将民族团结进步“进边寨”作为“十进”创建活动之一,在边境地区打造“兴边富民·团结和谐”主题示范带,搭建起各民族更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三是提升治理水平。全面推广农村末梢治理新模式,构建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农村治理新格局。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教育引导边民自觉履行守边固边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在边境地区构筑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的边境防控铜墙铁壁。

  云南网记者 段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