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发展社会救助 兜底保障民生

原标题:人民日报评论员:发展社会救助 兜底保障民生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人民日报关系民生、评论连着民心,展社助兜障民墨伐是底保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人民日报维护社会稳定的评论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展社助兜障民是底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日报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中央、评论国务院对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展社助兜障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底保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日报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评论墨伐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展社助兜障民兜住民生底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部署6方面25项改革任务,要求用2年左右时间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对我国民生兜底保障制度的总体设计和长远规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彰显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群众因身体、能力或其他原因陷入贫困,依靠自身努力无法摆脱困境。他们是防止返贫致贫的重点人群。党和政府必须对他们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牵挂他们的疾苦,听取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优化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困难群众的立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打造多层次救助体系;必须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把社会救助这项事业切实办好,从多个方面为困难群众提供兜底保障,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等措施,编织一张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使他们生活得到保障、心里充满温暖。

政策已明晰,关键在落实。社会救助关乎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要经得起检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当地实情,采取切实举措,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落细落实落到位。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畅通求助渠道,优化救助程序,加快服务转型升级,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部门责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营造为民干事的良好氛围,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真正打通社会救助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制度安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行兜底民生保障的主体责任,及时准确了解困难群众所思所盼所忧,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做实做深做细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6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