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与鄂州

原标题:武昌鱼与鄂州

武昌鱼与鄂州

( 2022-07-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鄂州梁子湖盛产武昌鱼,武昌是鱼鄂全国著名的淡水鱼商品基地之一。 新华社资料片

王贤、武昌千山剑雨王天宇

“才饮长沙水,鱼鄂又食武昌鱼。武昌”60多年前,鱼鄂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武昌词句让“武昌鱼”名扬天下。许多人不知道的鱼鄂是,这里的武昌“武昌”并非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而是鱼鄂毗邻武汉的湖北省鄂州市(古武昌);千百年来为杜甫、孟浩然、武昌苏轼、鱼鄂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的武昌这条鱼,产自鄂州的鱼鄂长江樊口与梁子湖联通水域。

“黄州的武昌萝卜,巴河的藕;樊口的鳊鱼,武昌的酒。”鄂州的武昌鱼滋润了一代代生民的味蕾,成就了“楚天第一菜”的赫赫声名。千百年来,在代代传唱、常做常新中形成了独特的武昌鱼文化。

武昌鱼的“身世”之谜

关于武昌鱼的“身世”,历来存在颇多争议。武昌鱼的千山剑雨命名显然与“武昌”这一地名密切相关,但历史上存在不止一个武昌,武昌鱼到底产自哪个地区,一直众说纷纭。此外,对于武昌鱼是特指某一种鱼,还是泛指武昌地区的所有鱼种,人们也持有不同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两个人物的出现从不同角度解开了武昌鱼的谜团:一个是著有《武昌鱼之谜》一书的鄂州学者艾三明,一个是被誉为“武昌鱼之父”的鱼类生态学家易伯鲁教授。

2000年,艾三明从南宋武昌县令薛季宣写作的《鄂城篇》中,发现一句“死生建业信徒语,石盆古渡犹多鱼”,这成为考据武昌鱼“身世”的突破口。他认为这句话前半句同“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典故相对应,后半句则点明了武昌鱼的产地。

经过考证,艾三明得知石盆古渡临山,即今鄂州西山。他在《武昌鱼之谜》中写道,西山临樊水一侧钟乳石受水浪冲击磕撞,形成“杯樽状”的石臼,北来的江水遇石受阻,形成一处大的洄流和小的洄流。由于“鳊鱼有洄水嬉游和群聚深水及岩石缝隙的特性”,樊口的洄流和石臼处的深潭便成为鳊鱼越冬的理想场所。

艾三明这一发现在清代著名掌故家潘钟瑞的《鄂行日记》中得到印证。该书记载:“……少时过樊口,为武昌县境,此地鳊鱼最美,世称武昌鱼,非省治武昌府也。”

如果说艾三明通过考据历史揭开了武昌鱼“身世”的神秘面纱,易伯鲁教授则从生物学的角度为武昌鱼正名。

1955年2月至1957年底,易伯鲁教授参加了在梁子湖开展的大型湖泊鱼类研究。在此期间,他发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鳊鱼。在以往文献资料中,梁子湖出产的鳊鱼有三角鲂和长春鳊两种,但他发现的这种鳊鱼并不属于上述鱼种,当地渔民称其为“团头鳊”。易伯鲁教授通过形态解剖,将其命名为“团头鲂”。

据资料记载,三角鲂和长春鳊在梁子湖之外的地方也有分布,只有团头鲂为梁子湖独有,加之团头鲂符合武昌鱼头团颈短,体则扁,呈菱形,横视如圆盘,竖看如长梭等特征,因而易伯鲁教授于1967年,在《关于武昌鱼》一文中写道,“如果要正名定分,那么武昌鱼就应归团头鲂所专有。”

易伯鲁教授这一观点在学术界获得了认可,此后,海内外公认团头鲂(武昌鱼)的模式标本出自湖北梁子湖。

一条有故事的鱼

武昌鱼背后的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历史上,关于武昌鱼的典故和诗作颇多,“武昌鱼”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公元221年,孙权建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常取当地鳊鱼招待群臣。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后,东吴西界无虞,孙权遂将都城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武昌此时成为东吴的西都、陪都。

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二月,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强制文武百官和建业居民还都武昌,朝堂内外怨声一片,百姓“以为患苦”,民间便传出“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童谣,左丞相陆凯也据此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迁都。这是最早关于武昌鱼的记载,武昌鱼之名也由此得来。

自此,武昌鱼成为诗词作品中的“常客”,先后被120多位文人墨客所吟咏。北宋王安石在《别方邵秘校》中写道:“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这两句正是翻用“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童谣,从正面突显武昌鱼的名贵。类似的作品还有唐代岑参的“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南宋陆游的“频倾京口酒,亦食武昌鱼”,元代马祖常的“携幼归来拜丘陇,南游莫忘武昌鱼”,等等。

1956年,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之后在永康轮上进餐,其中一道菜就是鄂州一带的特色菜“清蒸武昌鱼”。毛主席吃过后,挥毫写下《水调歌头·游泳》,开篇第一句便是“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1957年,词一经发表,武昌鱼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国内外许多食客纷纷来鄂专程品尝武昌鱼。

樊口鳊鱼甲天下

光绪年间《武昌县志》记载:“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鄂州樊口鳊鱼是正宗武昌鱼。

孕育出武昌鱼的梁子湖,享有“物种基因库”的美誉。这片方圆百里,碧波万顷的湖泊,通过绵延90余里的长港与长江相通,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国迄今为数不多、无污染的较大湖泊之一。生长在这里的武昌鱼专以扁担草为食,每年鱼苗随江水从位于湖水通江汇合处的樊口入梁子湖,秋后鱼苗成熟,又从湖中沿蜿蜒曲折的长港游回樊口河槽深处越冬。

为保证这条历史悠久的鱼种基因纯正,鄂州建有全国唯一以鱼类命名的国家级原种场:湖北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此外,武昌鱼原种场为改善品种,提高武昌鱼抗病能力和繁殖速度,还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和广东高新农牧企业海大集团,经过12年选育,培养出团头鲂优质新品种“华海一号”。

优质的水源,优良的基因,加上长途跋涉和长期游动使得武昌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连出生在江南水乡的南宋诗人范成大也在《鄂州南楼》一诗中发出“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的感叹!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武昌鱼)其色青白、腹内有脂、味最腴美。主治胃气,利五脏,去胃风消谷,助脾气……

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

有着1800余年历史的武昌鱼,在鄂州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鄂州发展武昌鱼产业已近70年,从武昌鱼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一尾鱼“游出”整条产业链。“鄂州武昌鱼”品牌也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湖北地理标志名片,并成功走出国门,远销日本、墨西哥等近20个国家,已然成为鄂州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得益于女科学家柯鸿文对武昌鱼的成功驯养,以及“渔民教授”王卫民为培育和推广武昌鱼良种作出的贡献,目前,鄂州主养、混养、套养武昌鱼面积共40.34万亩,9家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已形成年繁殖60亿尾鱼种的能力。

优质的食材能够产出美味的佳肴。武昌鱼加工产业在鄂州基础雄厚,全市现有加工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30多家。在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武昌鱼熟制品、熏制品、腌制品等应有尽有,豆豉武昌鱼、八宝武昌鱼、风干武昌鱼等特色产品层出不穷。2018年,鄂州组织120名厨师,以武昌鱼为唯一食材精心烹制155道美味佳肴,成功挑战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武昌鱼单食材最多不重样的世界纪录。

“未来我们将打造年份武昌鱼、珍品武昌鱼等特色产品,让武昌鱼成为淡水鱼中的‘领头雁’。”鄂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皮宏斌说。

去年下半年以来,鄂州市全方位重启武昌鱼品牌及产业链建设,提出争取到2025年实现300亿元产值的阶段性目标。

鄂州市委书记孙兵表示,鄂州武昌鱼是地方公用品牌,我们必须擦亮唱响。同时,我们不仅要做好一条鱼的文章,还要做好所有鱼的文章,更要用好品牌,扩大影响,打造鄂州所有农产品的精品名牌。

“南方有只白斩鸡,北方有只北京烤鸭。中部应有条鄂州武昌鱼。”人们对鄂州武昌鱼寄予厚望。悠悠梁子湖下,武昌鱼静静游弋。这条融合着科研和产业价值的“文化鱼”将生生不息,滋养一方……(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