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筑巢引凤培沃土

原标题:格尔木:筑巢引凤培沃土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水积而鱼聚,木筑木茂而鸟集。巢引人才一直是凤培我的界源之门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而言,沃土经济结构调整、木筑产业转型升级,巢引最突出的凤培短板、最紧缺的沃土资源就是人才。如何招高人、木筑纳贤士,巢引成为影响各行业发展的凤培关键因素。

近年来,沃土格尔木市紧抓“一带一路”、木筑青海省副中心城市建设等发展机遇,巢引大力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凤培全面加强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不断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条件,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搭建聚才引智平台

2020年,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格尔木市好消息接踵而至:青藏国际格尔木陆港项目建设快马加鞭,盐湖化工、新能源、我的界源之门新材料、特色生物、建材等外向型产业加速集群……城市发展活力无限,干部群众斗志昂扬,瀚海戈壁生机勃发。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关键期,谁掌握了人才这把“金钥匙”,谁就能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格尔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与所拥有的人才资源密不可分。

紧扣几个千亿级产业发展需求,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将人才工作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实施人才集聚工程,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齐步走,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

顶层设计推动。以实施“党委+人才”工程为统领,每年结合实际,将人才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每名市级领导确定联系1名以上高级专业人才,广泛听取各类人才对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激发人才工作热情。

后方保障跟进。推进建设人才公寓,同步配套健全家用电器,实现“拎包入住”,落实人才体检疗养制度,组织6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免费体检,推荐20余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疗养,进一步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硬核政策支撑。紧扣中央和省州人才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格尔木市引进培养高中端人才实施办法》,从引才方式、引进标准、政策待遇、资金支持等方面拿出务实举措,持续释放爱才、尊才、惜才的鲜明信号。

“我们要用最舒适的环境和最真诚的关心,让各类人才真正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格尔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祁红芳说,《办法》试行以来,格尔木对引进人才在家属及子女户口落迁、就医就学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先后共兑现各类人才补助资金590万元,调动了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一望无际的盐田,广阔的湖面上,各种盐花晶莹透明、形态各异,一排排现代化厂房与空旷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宛如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是察尔汗盐湖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

几十年来,盐湖人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实现了钾肥资源开发从无到有,再到镁、锂、钾、钠、氯齐头并进的循环经济模式。如今,这里已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有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才能为企业要做大做强提供动力”。今年52岁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石军是盐湖资源开发的领军人物,在28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将所有的心血倾注于浩瀚盐湖,作为一名盐湖工业的亲历者,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多年来,王石军紧抓盐湖发展战略契机,带领科研技术团队不断攻克一项项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国际科技成果,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发展中,王石军始终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全力为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去年8月,盐湖股份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就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签约达成协议,该协议计划在博士后招生、联合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提升双方竞争优势和科技创新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盐湖科研人才队伍。

柴达木盆地拥有丰富的石油化工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作为循环经济试验区主战场,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格尔木市协调各相关单位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统筹推进人才、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

利用省“高端创新人才计划”,鼓励盐湖化工、钾镁锂等企业采取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合作研究、技术入股、聘请客座专家等形式,吸引和集聚省内外才智助力技术攻坚,目前有67人入选省州“高端创新人才计划”,建立院士工作站3个。

聚焦盐湖工业转型发展,充分利用“青洽会”“世界钾盐大会”“镁锂产业论坛”等重大节会的有利时机,积极为用人单位搭建招才引才的平台。指导企业定期对稀缺人才进行统计、盘点,发布人才需求目录,着力做强做优产业链、供应链。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援青项目优势做大做强人才“蓄水池”。去年以来,在援青地区、干部的齐心推动下,相继建成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青藏电商产业园等一大批基础性支撑性项目,涉及文化教育卫生、生态环境、脱贫攻坚、高原美丽乡村、就业创业、电子商务等方面。

经过多年的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科研、管理、技术等各类人才不断释放出创新活力,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大大提高。

培育本土人才大军

人才从来都是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实施人才战略,不仅需要“引”,更要培育一支专业精深、技术领先的本土人才队伍。

为了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格尔木市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双轮驱动”,大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本地人才发展环境,为加快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就在不久前,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迎来了枸杞大丰收,广大种植户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感慨科学种植带来的成效,这其中,当地青年创业者郝鹏飞利用无人机为枸杞进行病虫害防治,赢得广泛赞誉。

“防治病虫害一直是让枸杞种植户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是随着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应用,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省时省力费用也不高。”郝鹏飞说,随着业务的拓展,公司业务已涉及到培训无人机驾驶员、电力巡检、影视航拍、农田大数据收集等多个领域。

从一名无人机爱好者发展成为一家拥有40多架无人机,10多位飞手,固定资产达到500多万元的无人机专业机构,除了自身的努力,郝鹏飞发自内心地感谢当地劳动就业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郝鹏飞说,公司成立初期,为了降低运行成本,市劳动就业局不仅免费为其提供办公场地,还在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导师服务等诸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走进格尔木市创业孵化基地,干净整洁的办公楼内,一家家小微企业朝气蓬勃,工作氛围轻松愉悦。

据了解,该创业孵化基地自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青年创业者为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也是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目前已累计孵化创业企业68家,有效促进了当地青年创业的积极性。

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该市持续加大本地人才培育力度,不断推动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和自主创业团队加速落地。

人才聚,事业兴。人才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随着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相继出炉,一项项人才引进机制陆续建立,一批批各类人才不断成长,格尔木正成为四方有志之士干事创业的热土。(刘伟 韩斌)